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请各单位结合日常工作,采取多样化宣传形式,提升公众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引起转氨酶等指标升高,统称为肝炎。临床上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狭义的肝炎是指嗜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以及戊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通常由嗜肝病毒感染引起,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酒精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等诱发的肝损伤,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因不清,主要是由遗传易感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肝病;超重、肥胖、久坐少动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因素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一般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它们主要是经过消化道进行传播,进食被HAV和HEV污染的食物和水,就可能导致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均由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多是由不洁的饮食和饮品引起。
乙肝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均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前,HBV以母婴传播为主,多发生在围生期,乙肝病毒载量越高,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有注射毒品史、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HBV/HCV感染风险。与HBV/HC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其感染HBV/HCV的危险性高。HBV/HCV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共同存在才可能完成生命周期,所以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1、及时接种疫苗。我国目前有针对甲肝、乙肝和成肝的疫苗,其中甲肝和乙肝的疫苗属于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国家提供免费接种。
2、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加强身体免疫
3、杜绝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
4、不接触、不使用来源不明的血液、体液或血液制品。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物品不要轻易借给他人使用,不去无资质的医疗场所进行拔牙、内镜检查、手术、献血等医疗行为。
5、注意饮食、环境卫生,食物需要彻底煮熟;家具、厨房、食具等要保持清洁